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0日宣布,将于13日开始举行代号为“坚定正午”的军事演习,14个成员国参与,模拟可能动用核武器的场景。
与此同时,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,俄方可能很快公布一款新型武器,目前测试进展顺利。这一被普遍解读为“海燕”核动力巡航导弹或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导弹衍生型号的武器系统,射程据称超过2万公里,旨在回应北约军事压力。
01 “坚定正午”:北约的核威慑信号
展开剩余82%北约“坚定正午”年度核演习引发全球关注。据官方通报,此次演习将有14个成员国参与,动用71架军机,包括轰炸机、战斗机和加油机。
演习区域分布在荷兰、比利时、英国和丹麦的军事基地。
北约官员强调,演习虽模拟可能动用核武器的场景,但实际参演武器装备不包括核武器。
负责北约核政策的官员吉姆·斯托克斯称,该演习“不针对任何国家,也与任何现实世界的事件无关”。
然而,北约秘书长马克·吕特的表态更为直白,他指出该演习向潜在对手表明,北约将会也能够保卫所有盟友免受任何威胁的侵害。
02 俄罗斯的“撒手锏”
面对北约压力,俄罗斯不甘示弱。普京总统关于新型武器的表述神秘又有深意。
他特别强调,这是“曾经预告过”的武器,且“处于测试阶段”。
军事专家魏东旭分析认为,“海燕”核动力巡航导弹是最可能的选项之一。
这种导弹以核反应堆作为动力源,理论射程可达2万千米,能够打击地球上的任何地点。
普京曾直言不讳地表示“西方没有防御这种武器的手段”。
另一种可能是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家族的新成员。据透露,“锆石”最快飞行速度可达9马赫,射程为1000公里左右。
“锆石”导弹刚刚列装俄罗斯海军,已被部署在护卫舰和攻击型核潜艇上。
03 地缘博弈升级
这场核博弈的背后,是双方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对抗。
九月底,爱沙尼亚雷达系统捕捉到3架米格31以2.2马赫速度逼近芬兰湾,这些战机一度侵入爱沙尼亚领空达9公里,持续12分钟后转向加里宁格勒。
这一事件导致北约一周内三次启动第四条磋商机制,东翼国家要求降低开火门槛。
与此同时,俄军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也在加强。
10日夜间,俄军使用“天竺葵-2”型自杀式无人机、“伊斯坎德尔-M”导弹系统等武器,对乌克兰境内一系列关键能源设施实施了联合打击。
04 北约内部分歧
面对俄罗斯的强势回应,北约内部却出现了明显分歧。
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警告“不要落入俄陷阱”,社民党领袖穆策尼希甚至公开要求美军撤出部署在德的核武器,认为“欧洲不应成为核博弈人质”。
这种分歧在北约紧急会议上达到顶点:荷兰虽主办核军演,却拒绝在本土部署实弹核弹;德国则提议将演习地点从北海东移至英吉利海峡,以降低直接刺激俄方的风险。
与此相反,波兰、罗马尼亚等东翼国家却在加速推进“核前沿化”。
波兰总统杜达已向美国请求在波兰部署核武器,希望成为北约“共享核武器”计划成员。
北约“坚定正午”核演习与俄罗斯“海燕”导弹测试,如同两艘在迷雾中对峙的航母,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,却都无法完全预判下一步的行动。
德国总理朔尔茨曾言:“欧洲必须在捍卫主权与避免战争之间找到第三条道路。”当核演习的军机从北海升起,当新型导弹在西伯利亚的发射井中待命,这条“第三条道路”的选择,显得尤为紧迫且艰难。
发布于:安徽省万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